首艘国产LNG船在沪交付 



造价高达1.6亿美元,几乎等于五艘普通巴拿马型散货轮的总造价,超过一架波音767飞机。昨天下午,我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(LNG)船——“大鹏昊”,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公司顺利交付船东。这艘高附加值的海上“巨无霸”能让6.5万吨液化天然气在零下163℃保持稳定状态远涉重洋,标志着在世界顶级船舶的建造上,我国取得了“零”的突破。

把天然气“压”成液态,体积可缩小到六百分之一,但温度要控制在零下163℃,这谈何容易!“大鹏昊”交付后,将来往于澳大利亚和深圳大鹏湾之间,全年可以运输LNG约140多万吨。远渡重洋加之环境变化莫测,“一肚子气”的巨轮稍有不慎就变成重磅炸弹。

因此,昨天交船的LNG船采用保温瓶原理,为货舱设计了半米厚的隔热“内胆”。其中两层绝缘箱内藏珍珠岩,有效阻隔热量传递。最关键的内壁则使用殷瓦合金钢板,0.7毫米的厚度薄如一张牛皮纸。由于钢壁太薄,必须一小块一小块拼接,全船焊缝就长达130公里,而且要做到“天衣无缝”。工人在焊接时不能打一个喷嚏,还不能有一滴汗水沾上“钢衣”,否则保温内壁就有可能出现纰漏。对此,技术人员笑着说,焊接比绣花还要精细。

此前,LNG船市场一直被日本、韩国和欧洲少数船厂垄断。为了打破这种技术垄断,敢于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沪东中华,从1997年就开始了LNG船的前期开发研究工作,并最终于2004年中标开工建设。公司总经理王勇告诉记者,他们在引进、消化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新,组织开展了87项技术攻关,攻克了“特殊货物围护系统、液货操作系统和主推进系统”三大技术难点,形成9项专利。在设计制造LNG船过程中,沪东中华还实现了绝缘箱制造、殷瓦管制作、围护系统安装平台制作、泵塔制造、岩棉防火材料和珍珠岩材料等的初步国产化,取得了首批创新成果。

据介绍,根据国家能源战略,从国外进口天然气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重要途径。今后十年,我国通过海运进口液化天然气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,2010年将达到1900万吨,2015年则上升到3300万吨。而从国外大量进口天然气只能通过LNG船来运输,市场前景广阔。目前,沪东中华还另持有广东、福建LNG项目4艘船的订单,最短建造周期仅需17个月。该公司正在积极整合产学研各方面的技术力量,逐步形成自主的LNG船系列品牌。




(文汇报)